2012年5月30日 星期三

春玉大姐的最後身影,回想


對於李春玉之死,中研院同仁難拾地表示了看法,不能完全肯定原因,來自家庭?職場?或是其他?但與工作壓力確有關係。只是,相關人事未能適切反應和紓解…。

同仁難過李春玉的離去,不少同仁都聽到和看到她在四月中到五月間的掙扎和煩苦。嚴格說來,還要扣去其中春玉在療養機構前後兩次待了十多天。短短的日子,卻出現了人生巨大變化。

幾位春玉的同仁接受了訪問,她們說,雖然不知什麼是所謂「憂鬱」的專業定義,但是看到了她的無助,想努力作好交待任務卻難以達成的困境。同仁難以忘懷,一位十多年來很和氣,且樂於照顧他人的大姐(她喜歡別人如此稱呼她),最後的共事身影。

同仁回想,大約可以從四月中看出李春玉的不安,這應是在取得在職碩士,薪水增加約八千元後。春玉的活動中心櫃台工作有了調整,減少一些原有工作,增加了兩項主要工作,一是規畫活動中心會場的SOP,其次是規畫活動中心房客機場接送服務。前者,可能還較一般性,至少可就近詢問。但後者,較為複雜,可能要整合和分析,當然先必須了解和統計中研院內各研究所前來開會或從事研究的人士的行程等等。同時,牽涉到報價和採購,這是一項全新任務。

同仁看到了,聽到了,李春玉自己也說過,面對這項新工作,不知如何著手,且四處請教。加上上級要求能儘快提出,以便在組務會議中報告,讓她壓力非常大。

同仁表示,為了完成任務,李春玉四月間好幾晚未回家,留在活動中心六樓的一處同仁平時工作期間的休息房間,希望將計畫完成,仍然未能如願。過去在讀碩士期間,同仁發揮互助精神,在排班上能夠協助春玉,這是同仁之情。但是現在是工作的專業和特殊的內容,同仁真的很難給予完全的助力。只能表達支持和慰問。後來了解她亦擔憂家中一些老的和小的情形,但大家都希望她不用急,一定慢慢會進入狀況。事實上,多年的好同事們,真的擔心她的情形。

為了化解壓力,有人曾「大膽」,「直接」建議她說,「算了!不要那八千元了,回到原來的工作去吧!身體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同仁指出,每個人的抗壓性都不相同,但是看起來,春玉未能順利勝任新指派工作,至少當時是如此。

不久,五月三日活動中心舉辦同仁自強活動,春玉未參加,大家方才聽說春玉住院了,請了幾天假,有的想去探望她,但是聽說家人表示不方便。這中間,春玉的家人曾到中研院裡說明姐姐的病情,應是未有好轉,人事單位同意,春玉繼續請假療養到到六月底。

再次看到春玉,已是五月二十二日了,請病假日仍未到期。由於活動中心的工作事先都已排班完成,春玉當日突然上班沒有特別的工作,就四處走走看看。春玉的言行情形很不一樣。同仁表示,當日明顯發現,過去的活潑,樂觀,還曾照顧生病的房客赴醫院急診,喜歡助人的大姐,站在眼前時呈現情緒異常,反應相當緩慢,不似一般人的互動表現。

一位活動中心阿姨還聽到春玉說出,有些灰色的論調,大家因此更加關切和照護。主管亦表達關切,陪伴她並請她寬心,下班時並表達是否需要送她回家。她說,不用了。明天,會來上班。

第二天,同仁未見春玉身影,家人亦在四處尋找,並報警尋人。最後,傳出了不幸事件,同仁們相當哀痛。

春玉的好友表示,多年的同仁之誼,一位友善,樂觀的朋友為何突然離開?真的希望有人能夠檢討原因,看看是否有可以改善的地方,以撫慰死者,疏解同仁情緒。

2012年5月28日 星期一

中研院一位碩士生之死,真的需要認真檢視...


中研院內一位五十一歲,已工作十七年,剛拿到碩士學位的同仁之死,應澈底了解何以致此?

在中研院活動中心任職的工作同仁李春玉,為何會落水死亡?據指出,中研院督導行政工作的高層已要求相關部門寫出李春玉去世前的相關工作狀況,並作出一個報告。

據一位同仁表示,李春玉是他們工作多年的好夥伴,希望院方能秉持透明,客觀的原則,找出可能影響李春玉的死因,對各界和家屬有所說明。一位求上進,辛苦求學拿到碩士,已過半百的同仁,原本應是「苦盡甘來」,為何會出現情緒障礙,最終落水結束生命,而遺留家中老人家,和其他親人呢?

李春玉於今年初拿到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的健康產業管理研究所的碩士學位,所寫的論文(九十九學年度)是「運動中心營運關鍵成功因素分析」。據訪問李在經國學院的黃姓指導老師,他說,李春玉在學校非常開朗,學習亦很正常,師生互動良好,看不出有任何情緒問題,也依進計畫拿到碩士,想不通為何會發生這樣的憾事。

另外,李春玉過去曾寫一封郵件寫給某一里的里長。李春玉在留言中指出,
「里長伯您好:我之前留的言,雖無法收到回覆。仍是心存感激。
若您有機會到中研院學術活動中心,仍可來找我。祝您 鴻圖大展 闔家歡樂 平安順心」。並署名「「我是50歲的快樂碩士生」。

由此可知,李春玉在過去的生活和求學過程中,是正常和樂觀的。為何在後來會出現憂鬱情形?而發現了憂鬱情形,有沒有人給予援助?均值得了解。

據詢問研究院一位相關主管,他說,李春玉出現情緒問題後,五月初有請假回家療養和住院多日,請假截止日尚未到,就突然來上班,院內見她情緒不穩,還派人陪她,舒緩壓力。沒有想到,笫二天就出事了。

主管同仁指出,李春玉拿到碩士後,確實有給予新的工作,那是因為業務需要。增加了一些工作,也減少了一些值班任務。

與李春玉友好的同仁表示,李春玉的去世讓同仁難過,根本沒有想到如此友善樂觀的同仁會如此告別。希望院方檢討管理工作,勿重演悲哀事件。

過去中研院內曾經發生過司機因怨而生的兇殺案,造成兩位司機死亡的重大社會事件,加上陸續出現的管理狀況,引起重視。因此,有同仁指出,研究院在要求學術研究,花費鉅…鉅資整建環境和門面設施,以及四處籌建研究大樓和園區的同時,管理高層亦應注意院內同仁的情緒和聲音,適時處理,檢視管理工作,免再生憾事。

2012年5月23日 星期三

中研院同仁落水死亡,工作壓力還是管理因素?


台北南港的國內最高學術研究機構中央研究院,今日發生同仁李春玉落水死亡事件,令人遺憾。

據李春玉的友人表示,在中研院活動中心任職的李春玉,因工作內容與長官有所異議,情緒不穩休養 了十多日,並於昨天返回崗位。今日上午上班時刻,同仁一直未見李的蹤影,而家屬亦不知李的去向。警方稍後於基隆河發現李的遺體,並前往中研院了解相關案情。

李的友人指出,李春玉原係專科畢業,已在院內服務近十多年,為了取得更好的待遇,乃努力進修,年初取得碩士學歷,上進精神令同仁佩服。根據李生前向友人透露,由於被指派其他任務,工作壓力大,還向同仁請教工作,情緒出現不穩,且接受靜養。

同仁表示,這陣子都很注意李春玉的情形,沒想到,竟發生這樣的憾事。

中研院相關人士表示,已於二月依李春玉新的學歷而為李調薪,調整工作則是因業務需要,亦一直關心李的情形。

據同仁指出,警方仍在調查此案的原因。同仁希望院方能檢討內部管理的問題,以免再出現憾事。



2012年5月20日 星期日

勿固步自封,馬總統,作自己吧!



突然間,事情變的得簡單多了,民調已經到了谷底,利空出盡,強迫反彈?

且慢,如果繼續是「改進,再改進…」八股思維,恐怕還會無量下跌,或由V型轉為U型,趴著幹。

近日閱讀諾貝爾獎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曼的專欄,談到歐元問題,他說:「該停止說教了,並且馬上面對現實問題。不要再迎合潮流了,然後,就做一次,走在趨勢的前端…。」

馬英九總統的優點和缺點,見仁見智。但是民眾的反應卻是明白立即,總統必須採取對策。身邊的,內閣的,在野黨,加上名嘴,都不斷提出批評建議,就是難見執政著拿出成績,並得到民意支持。

歸結這樣的惡果,有人說是時機和全球大環境問題號,執政者總有一番說詞。其實,更與人才和治理有關,和令人質疑的團隊態度問題。沒信心,欠週延,沒方法,無決心,結果是節節敗退。

第二任開始,各種對馬總統的建議及批評不會停止,各種動機論,百花齊放,甚至更兇悍。此處筆者也願意提出看法,增加意見的多元性。記得一段愛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十九世紀的美國思想家,文學家,詩人)的"依靠自己" (“Self Reliance”)內文:

A foolish consistency is the hobgoblin of little minds, adored by little statesmen and philosophers and divines.  (愚昧的固步自封心態,是無知和偏狹的妖怪。)

建議馬總統,不管別人說什麼,就作自己吧!不再墨守成規,選擇真正能勇於任事的團隊,該下台的就讓他們下台,聆聽民意,並支持內閣的決策,靈活地走出困境。

2012年5月18日 星期五

從張明熙教授團隊的技轉 肯定成大的學術成就



成功大學前兩天發佈新聞,醫學院生化所教授張明熙研究團隊所研發的成果,用以治療骨質疏鬆及關節骨流失-阻斷介白素20(Interleukin-20 ; IL-20)單株抗體,以美金1,330萬元(約新台幣四億元),技術移轉歐洲第二大藥廠諾和諾德公司(Novo Nordisk),刷新台灣學術界技轉金額的最高紀錄。這不但是國內,亦是國際間新藥發展的重大訊息。

張明熙教授研究團隊研發成果技轉丹麥諾和諾德公司的簽約儀式,在教育部長蔣偉寧的見證下,由成功大學校長黃煌煇和丹麥諾和諾德公司代表Mr. Pierre Honore共同簽署。

黃煌煇校長表示,阻斷介白素20單株抗體是臺灣難得一見的世界級原創性發明研究,它不僅為醫療技術的學理建立一個新的里程碑,更是提高台灣在世界舞台的能見度,更重要的是張明熙教授的研究與新藥的研發,將對世界上4億骨質疏鬆的病人提供更佳的療效,對於世界老年人口的生活品質提昇產生重大影響及創造性的貢獻。

這則新聞令人驚訝和興奮。生醫技轉,尤其是新藥開發的門檻極高,台灣學術界和研究界的發展艱辛,突破有限,過去出色成果則多來自中研院和台大。中研院長翁啟惠和中研院基因體中心特聘研究員張子文等均曾以高額技轉研發成果。這次成大張明熙教授團隊的成就,則是以國內學界最高金額技轉,而且與過去學界技轉對象不同,直接高額技轉給在全球有75個國家設立分支機構,員工超過32,632名,銷售遍及190個國家的國際大藥廠,證明台灣的生醫研發水準和成大的研究能量。

還要一提,骨質疏鬆症是中老年人常見疾病,50歲以上骨質疏鬆比例女性為30-40%,男性為15-30%,因此張教授的新藥,未來市場相當大,競爭藥品卻眾多,成大的研究能夠獲得國際大藥廠的肯定,更有難得意義。

張明熙教授於台大植病系畢業,進入美國德州大學西南醫學院取得免疫學博士後,前後在美國Genentech 和Amgen兩家知名生技公司從事新藥研發工作十二年,民國八十八年返台任教於成大醫學院,除專心培育生技人才外,並積極從事新藥研發,目前擁有二十項美國專利及許多世界各國專利,相當傳奇。

事實上,根據成大的最近統計指出,近年技轉案件為數可觀,包括製造所鄭芳田教授的虛擬量測技術,技轉予先知、台積電、奇美電子、茂迪等公司,技轉金約新台幣9,000萬元;生科院陳宗嶽教授降低飼料轉換率之方法,技轉大成長城、全興國際、日本廠商,技轉金新台幣3,500萬元;莊偉哲教授與台大符文美教授長效型抗癌生技蛋白候選藥物αvβ3組合蛋白拮抗劑,技轉予安成公司總金額約新台幣9,000萬元等,成果真的不錯。而此次張教授的技轉新聞發佈後,令人稱讚,若干人士接著指出,過去有關學術發展和技轉成績,多將視野集中於北部名校和中研院,成大多少被「忽略」了,很多科研評價、學術參與因此受到影響。

談到爭取重要學術榮譽,特別是提名參選中研院院士榮銜,相關人士認為,成大常常受困?多位成大傑出學者未能成為院士候選人。有院士說,多位被提名的成大教授學術水準很高,但是常因知名度不夠(因為不少院士是在國外,難以了解國內研究環境),或又多因是由成大校方提名(請其他院士協助提名有困難?)。在今年的院士選舉中,成大與其他院士共同提名了一位成大教授,結果四月間公佈名單中,該教授成為候選人。成大另單獨提名了四位傑出學者參選,卻均未能成為院士候選人,令人遺憾。此不得不令人覺得「是否成大的學術水準和教授成就被低估了?」或是「成大需要更多與學界和研發界的互動?」

從張明熙教授研究團隊的卓越成就,想到了這些景象。

2012年5月15日 星期二

黃重球領導台電 看內省與監理


西諺 “ the elephant in the room” 指的是對顯而易見的事,卻充耳不聞,最後狀況惡化。龐大的台電王國面臨今日的困境,並非一朝一夕造成,難立竿見影得到改善。此刻更換舵手,氣象煥然一新,可擺脫過去的「關說歪道」和「人情治理」的惡質文化,減少私相勾結的採購弊端,有其必要。

台電的種種問題,看看聽聽媒體的報導就可以了解,不需再重覆,這些當然要一一檢視處理。知道或找到了問題,雖然未必都能加以解決,因為有些屬於整體考量,台電必須概括承受。但無論如何,勇於改善,在安全和效能方面總會有成效,

過去數十年,台電為特有的「工程師文化」感到驕傲,電力建設帶動經濟發展。這個國營事業,雖然本質上是缺乏競爭力,卻是大企業中的模範生。但是,這個特殊時空下的產物,終究因內省文化和監理機制的缺失而陷入困境,頻頻遭到抨擊。就在今日進行新舊任董事長交接,卸任的陳貴明交棒給黃重球時,法務部廉政署掌握核四採購弊端訊息,前往核四廠搜索。其他,還有多起案子仍在調查中,實在諷刺。

內省,講的是,台電的核心價值是否符合期待,有努力達成嗎?
監理,講的是,台電的內部和外部的實務運作,是否合理合法?

今天看了新舊任董事長的致詞,說出了過去的經驗和存在的一些問題,未來將認真處理,可以期待。畢竟「沒有海浪,很難發現冰山的蹤影」。同時間,台電必須了解今日位處的時空,傳統科技萬能的數位思維,已被追求人文關懷的類比思維,挑戰得捉襟見肘。新董事長為虔誠的宗教信仰者,應對人性關懷有很大的感觸,這會反映在管理文化上嗎?在此,倒可以一提台電的k書中心,真的有照顧到鄉里,不論服務的規格如何,都值得鼓勵。

黃重球臨困授命,依過去的經驗,新董事長行事較為低調,有人說,治理如此巨大的服務業應要高調些,讓各界知道台電做了什麼?而無論用什麼調,都不要再走調了。台電公司,將是或已是大學管理學課程「個案分析」的好題材。希望,未來是 一隻 dancing elephant ,而不是一隻 dying elephant。

2012年5月6日 星期日

科技部門高層新人事 陳良基,牟中原和孫以瀚 令人期待


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日前舉行新舊院長交接,由台大教授陳良基接任新任院長。國科會主委、國研院董事長朱敬一對陳良基讚譽有加,並寄望陳良基以過去與產業界互動及技轉的經驗,領導國研院再創新猷。

除了陳良基的人事案,據指出,台大化學系教授牟中原和中研院分子生物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孫以瀚將接任國科會副主任委員,即未來的科技部次長。

陳良基是台大電機系特聘教授,除了研究出色,同時對創新和產學合作相當有概念,開創出不少先例,是學術界傳奇人物,因此還被稱是「陳第一教授」。有人表示,朱敬一主委這次的人事安排很「智慧正確」。

根據相關人士指出,稍加觀察陳良基教授的經歷,可以了解其能力和特色:

-- 台灣第一位拿到計算機輔助設計的本土博士。
-- 成立了國內第一個涉足DSP(數位訊號處理)IC 設計的研究室。
-- 推動「多計畫晶片設計服務實驗室」計畫,成功完成國內大學設計的第一顆超大型積體電路晶片,促成設立「國家晶片設計製作中心」,奠定培育IC 設計人才基礎工作。
-- 領先國際開發出最新的H.264/AVC 編碼IC;並曾榮獲兩次國科會技轉金額最高的榮譽。
-- 此外,陳良基有感於2001 年11 月國際電子媒體EETimes 報導臺灣連續五年在國際最頂尖的International Solid-State Circuits Conference (ISSCC)會議上論文數掛零之屈辱,於是開始奔走呼籲臺灣產學研各界積極參與ISSCC 國際會議,並且邀請國際學者來臺舉行相關座談與研討會。

隔年,臺灣便有數篇論文被接受的優秀成果。之後,他所帶領的團隊亦以高度平行化的JPEG2000 前瞻架構設計,成為臺灣在數位信號處理領域第一篇入選ISSCC 會議發表的論文。第三年,繼續於該會議領先發表最新的H.264/AVC 編碼器晶片,緊接著於ISSCC 2006 發表更新穎的JPEG2000 編解碼器以及低功率MPEG-4 編碼器設計,並且獲邀於會中的Evening Section 以「多媒體的功率感知設計」為題發表演說。

隨後,持續於ISSCC 2008 發表智慧型影像處理晶片及ISSCC 2009 的全世界第一顆處理立體影像編碼的整合晶片。陳教授對研究的執著與努力,將整個臺灣的積體電路設計研究帶向世界尖峰。

陳良基的這些成就,除了要有高學術水準,同時要了解 approach,尋找各種機會和突破困境,才能不畏挫折且屢逆轉勝。具有這樣特質的學者,必然是國家應予重用的人才。

由此經歷可以預見,陳良基教授到了國研院,也會帶來不少改變,引領出很多可能。

另一方面,朱敬一主委的人事布局,除了延攬陳良基教授,據相關了解,台大化學系教授牟中原和中研院分子生物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孫以瀚,可能會接任國科會副主任委員,亦即未的科技部次長。牟中原教授是學術獎項的常客,同時關注教育和科普,他在四月間的中研院評議會中已通過成為下屆中研院院士的候選人,並很有機會在今年七月間的院士選舉中成為院士。孫以瀚則專研果蠅視覺系統發育的分子調控機制,迭有突破,他與朱敬一過去在中研院時有不少互動。

陳良基,牟中原和孫以瀚都是強棒,朱敬一的新人事,為未來科技部的運作已陸續作出準備,令人期待。


2012年5月2日 星期三

曲折後,周芷獲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台大農化系畢業生,目前任教於阿拉巴馬大學醫學院的周芷博士,五月一日獲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這亦是美國最高的學術榮譽。

周芷雖在國外多年,這次卻是以台灣學者的身分,成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士。

過去,周芷曾與諾貝爾獎擦身而過,她亦在國內的中研院士選舉中落選,此次能成為美國科學院士,證明其學術成就出色。

周芷於1965 年自台大畢業後,赴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生物系攻讀博士,就學大師Norman Davidson 門下。 1975 年轉赴紐約冷泉港實驗室,與夫婿Dr. Thomas Broker 共同主持電子顯微鏡組,利用Davidson實驗室發展出來的一個新技術來測定病毒RNA的長度,與這些RNA 在基因上的確實位置,也就是這個技術發現了不連續基因,而當時所研究的病毒是第二型腺病毒,此病毒除了造成人類呼吸道感染,甚至可以使正常細胞轉化成癌細胞。其後周芷也轉而研究人類腫瘤病毒,得到一些突破。
 
根據周芷過去接受中研院同仁和其他的訪問,談到自己的研究和未能被諾貝爾獎委員會肯定時曾指出,發現不連續基因,找到了一些密碼,每三個一組,決定蛋白質上的一個特定胺基酸。以往的科學家都認為這些密碼在基因中是連續的。一直到1977 年她和羅伯茲及夏普等同時發現,製造蛋白質的這些遺傳密碼,在動物細胞的DNA 上其實並非連續。這個現象整個改變了大家對基因的認識,也為分子遺傳學--基因的研究開啟了一個新紀元,羅伯茲與夏普並因此項發現同獲1993年諾貝爾醫學獎,但周芷卻未同時獲獎。

諾貝爾獎名單公佈後,出現一些不同聲音,因為羅伯茲是根據在  1977 年發表在Cell科學期刊上的一篇重要論文才得獎。該篇論文周芷為首位作者,同在冷泉港實驗室研究的羅伯茲則為第4 ,排在末位,學術界都知道論文排名先後的貢獻度意義。周與羅並無從屬關係,這篇論文起因為羅伯茲向周芷提出合作建議,共同測試他所提出有關VA RNA做為引子合成  Ad mRNA 的假設,這個假設經由周芷證明是錯誤的。

所以,周芷與羅伯茲再次設計另一個實驗,由羅伯茲提供單股病毒 DNA,周芷提供完整的DNA,另一個合作者Lewis 實驗室提供周芷利 用「R    -圈環」技術定性出來的腺病毒信使 RNA。所有實驗皆由周芷執行、進行觀察,並分析結果,提出了關於不連續基因的實驗成果。由此可知周芷的角色和關鍵性。

亦有人認為,發現DNA結構的大師詹姆士.華生博士, 1962 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時為冷泉港實驗室主持人,在冷泉港實驗室內未能公正持平處理當時提名諾貝爾醫學獎的過程,致周芷成為遺珠,因而有人還因此向華生抗議。叧有為周芷抱不平者,亦曾去信向諾貝爾獎委員會說明周芷的貢獻,無論真相如何,皆難以改變結果。

周芷曾獲提名選舉台灣中研院士卻未能如願。華生後來則因言語不當而卸下冷泉港實驗室負責人職務,此事曾受國際矚目。筆者曾與周芷連絡談研究和華生博士共事過往。她說,一切都過去了,已經放下,現在是向前看。
 
此次,來自台灣的周芷,得到美國科學院肯定,自然具有多重意義。
 
本屆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土者,除了周芷外, 尚有幾位大陸和香港學者。中研院海外院士趙華亦獲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