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16日 星期一

校園文學火焰方興未艾

一顆顆文學種籽正在中學校園裡萌芽,數理英雄常出青少年,文學俊彥同樣可來自青澀。

台北市中山女高人文與社會科學資優班的六位同學在老師的指導下,花了一年多調查採訪完成「改造貓空」一書,內容關照貓空的歷史,人文,經濟,觀光,建設等,有多角度的探討,有讓人一睹為快的意念。不過,這則新聞引人注目的不只是那本書,而是一種珍貴景象。

長久以來,中學校園內的資優生長相就是數理面貌,各種實驗,各種創意,各種競賽引領各年級的資優生參加校內賽,縣市賽,全國賽,再出國比賽,得冠軍,拿金牌,光榮回國。接著就是保送或加分,進入理想學校。好多老師,家長們知道要鼓勵同學參加數理競賽,認真作實驗作題目,除了可以培養實力還有很多好處,所以致力數理是唯一選項。

文學,如果把它歸類於國文內,在中學內始終只是一門考科,學生讀了課本,如果又能多讀些文學作品,充其量只是在作文考試上展現出層次,沒有其他的靈感出路。國中升高中,因為文學表現而能得到鼓舞的,只有演講與作文,並可以用此榮譽加分入學,還沒有聽過國際演講或作文賽。

幸好,最近在一些高中,文學的發展令人驚艷,他們跳脫傳統教學窠臼,重新定義教學。有若干中研院院士亦加入教授陣容,學生在課堂內面對當代大師的文學之路,不只學的深廣,也開啟了過去高中生不易觸及,也是最珍貴的,文學批判精神。中山女中同學的「改造貓空」,應該只是各地高中綻放的文學光釆之一,這是走對路了。看這個光景,國中,甚至國小,亦即將會有一批批的文學小尖兵呼嘯而來。

參照數理小菁英,文學小才子亦逐漸不遑多讓,那現今獎勵及鼓勵的方式亦應多元了,不必再是作文,演講了吧。文學創作,口述歷史,調查報導,無論純文學與否,都可展現出學生所謂的資優面向。一旦,薪傳增添了足夠的能量,青少年的文學火焰足以燒遍整個校園,整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