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0日 星期六

余英時:和平的表達意見;不能改變,可以用選舉


唐獎漢學獎得主,中研院士余英時二十日再度肯定台灣學生的太陽花運動,看到不對的事情,就應該表示意見,這是公民社會,表達不服從的一個很民主的方法。而該不該佔據立法院,這個可以檢討;當同學們離去時卻能保持乾淨,這是很了不起的事。 

有人說余英時有在安撫,他則認為,表達意見要以和平的方式,不要作亂。要勇敢爭取民主,但不要走向暴力。如果這些壓力仍然不能改變,可以用選舉,這是制裁不合理政府的唯一方式。

 他認為,以台灣的狀況,已不是專制時代,應是不用「以暴易暴」的方式來取得政權了。

余英時二十日在中研院以「談人文修養」為題,發表演講,這亦是唐獎週系列活動之一。演講後,余院士與台大文學院長陳弱水和中研院史語所長黃進興院士,針對「人文修養」進行綜合座談,由中研院副院長王汎森院士主持。之前提供與談人名單上未見黃進興院士大名,結果最後是由余老師與三位在台灣的高徒共同與台下聽講者互動,回答問題,毫無冷場。

 余英時表示,人文修養是很重要的,應多讀經典,參考歷史和注意現實,會有啟示的力量和刺激作用,投票時則可以作最好的判斷。至於政權爭奪,非只是「量」的問題,若「質」未能提高,則是低水準的投票,可以被操縱,政權也會被為所欲為了。

 黃進興亦強調人文知識的重要性,是無用之用,有如人與空氣的關係。他並引用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的說法,張談到決策和思考等,在哈佛大學那一年的文史課,是影響其一生最重要的課程。王汎森則呼應此說法並表示,透過人文學習,可以理解更多的可能性,看看自己的能力。當年,張忠謀在院士會議中發表這樣的看法時,引起熱烈的討論,但是有院士卻「臭罵了一頓」,後來不了了之。

有觀眾問到,有關閱讀經典和治學方法,余英時指出,多元社會,要選擇自己有興趣的來讀,一部部讀多了就會發生問題,會有原創性發展。讀書,沒有訣竅,要找到樂趣,有幸福感,有時要一個個試才知道,並朝向追求真善美。

座談會慕名而來者眾,會後不少希望能與余英時合影,作為紀念。結果,余大師儘管高齡,仍完全接受要求,與有興趣的觀眾一一分別合影,令人對其友善和耐心到敬佩。

也來看看,余英時先生的三位台灣高徒


唐獎週,亦造成「余氏旋風」。余英時的發言,演講和記者會,總是豐富精彩,二十日在中研院還有一場座談,同樣可以用心期待。

余大師的言行總受關注,此刻,還可以看一下大師在台灣的幾位高徒,這次他們亦陸續登場。不用特別強調,他們很可能就是台灣未來「余學」的主流傳承人物。

主要可以提出三位學者,中研院院士黃進興,中研院副院長王汎森院士和台灣大學文學院長陳弱水,俱是余先生得意門生。

在唐獎頒獎典禮中,擔任漢學獎得主余英時介紹人的是,丁邦新院士,這是自然的,論輩份和資歷,丁邦新是最恰當的介紹人人選。而當天,在影片訪談余先生的研究工作,首先由黃進興上場講述老師的研究,當然是駕輕就熟,精準到位。

十九日余老師的演講,由王汎森主持,機智和分寸,不是一般學者能夠習得的。演講後的記者會,理解媒體,適時協助老師詮釋疑問,主持人與受訪者間,看得出另一層師生之默契。

二十日在中研院的座談,仍然是由王汎森主持,但是高潮卻是由陳弱水和余老師的對談(與談),這是何等的榮譽。當然,師生談話,有時可能拘謹,但余老師的風格就是:說該就說,就是了。

三位高徒先後登台,陳弱水似乎曝光度較高。其實,可以增加一些說明,在今年七月的院士選舉中,陳弱水是院士候選人,在八位候選人中,屈居第六,接近第七,不幸未能與黃進興和王汎森同為院士。筆者當時對選舉結果訪問數位院士,得到的答案是,「莫名其妙」的得票結果(有興趣者可參考筆者在牛駛巴網的報導)。陳弱水是由余英時推薦,學問好,當選應不致有懸念,不提了。反正遲早,大家要稱呼他,陳院士。

未來,有人說,王汎森要進入內閣,甚至走向研究院最高層;陳弱水成為台大副校長,或最高層,或者是閣員,有很多可能。黃興進,沈穩,有時替老師代為宣讀致詞,自身在學術界可能會有更大的成就。

現在,請大家等等看吧!

2014年9月19日 星期五

余英時 : 選舉,是台灣寶貴的東西


唐獎漢學獎得獎大師余英時十九日表示,大陸在全球廣為設立「孔子學院」,是政治性的活動,花了大筆錢,卻起不了什麼作用,台灣大可不必有反映,把自己的東西作好即可。

台灣人不要搞什麼「孟子學院」? 這樣很荒唐(有樣學樣?不落人後?),結果會得不償失。

余英時以「中國史研究的自我反思」為題演講,強調價值系統觀念的轉變,會影響研究的結果,產生出不同的看法。他在演講後接受記者訪問,談到台灣和對岸的問題。

有關香港的民主運動,余英時說,很可笑,有投票的自由,卻沒有選擇對象的自由,要知道共產黨對政治上是不會讓步的,會拚命的,而且精明的很,可以透過關係買媒體,其政治運作是了不得的。台灣,好不容易有這樣,要謹慎,不要糊里糊塗的丟掉了。

余大師並表示,透過選舉而取得政權,這是台灣寶貴的東西,但是仍非圓滿,要有人文修養,才能提高「質」。少數服從多數,多數尊重少數。另外,他不反對有三百萬台商在大陸作生意,應該很少人會為了賺錢而犧牲台灣。

儘管余英時年歲已高,思考和表達仍相當清楚,幾乎都是以友善平和的腔調,提出所有的建議和批評。記者會後,有幾位來自大陸的學子請余大師在其著作上簽名,他欣然同意,順口說「這本都忘了是那一年寫的啊?」

唐獎得主布倫特蘭夫人: 應取消石化補貼


唐獎永續發展獎得主布倫特蘭夫人十九日指出,改良稅制,是達成永續和減碳的重要方法,民眾應自我教育,積極參與政策和進行辯論,影響立法者,並透過社群媒體等方式來落實永續。

 她表示,挪威為了推動減碳,讓電動車免稅,有了誘因,立即就看到成效。台灣應開徵碳稅,減少碳排放;並調整經濟發展的模式,勿盲目投資,不利基礎建設。

 布倫特蘭夫人曾任挪威總理和聯合國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主席,對環境議題有深入的了解,她以「永續發展-畢生服務之所繫」為題演講並接受媒體詢問。她說,再生能源雖然已達可以負擔的費用,但石化燃料成本低,仍難以比較,唯有研究如何提升再生能源使用效率才行。 

同時,目前包括台灣在內的,政府的石化燃料補貼是錯誤的政策,應要取消。可以將補貼費用拿來用於永續,社福方面,世界會更美好。 

對於敏感的核能發電,布倫特蘭夫人認為目前全球核能佔能源約百分之二十,很難馬上停止。但是,國際間已有看法,核廢料的去處和安全問題未能解決,恐怕難以同意使用核能。

 布倫特蘭夫人對「稅」的徵收和運用很有看法,她並說台灣的營業稅太低,應調整,不要學美國,因為美國的稅制不佳。在一旁的前中研院長李遠哲並且補充指出,之前曾有和美國諾貝爾獎經濟學獎得主史迪格茲談到稅制公平,史迪格茲說以前是“one person, one vote” 現在是“one dollar, one vote” (形容有錢人影響政策)。 

有記者問到,個人如何作永續?布倫特蘭夫人很認真的指出,很簡單且實際,例如,她告訴小孩,洗澡不超過十分鐘,尤其是淋浴,最好是兩分鐘,就是節省能源。

2014年9月18日 星期四

唐獎頒獎 榮耀成就 致詞珠璣 各擅勝場


備受矚目的唐獎首屆頒獎典禮十八日舉行,這亦是唐獎週的最高潮,五位受獎人先後在接受獎章和證書後發表感言。漢學獎得主余英時院士指出,漢學在世界上的重要性不斷提高,作為一種人文研究的專業,它比以往任何時期都更需要鼓勵和支持。唐獎此時降臨,實在難能可貴。

 余英時表示,若干新的研究動向顯示:漢學今天已走上了徹底全球化的道路,在這個地球上漢學沒有國界問題,祇有一家,無處不然。如果採取完全孤立的方式研究中國史,其結果勢必墜入中國中心論的古老陷阱之中。

 頒獎典禮在台北國父紀念館進行,由總統馬英九一一頒獎給得獎大師,為首屆唐獎留下歷史紀錄。或許將成為慣例。典禮由唐獎執行長陳振川介紹唐獎綠由、選拔準則等後,隨即進行典禮儀式。 雖然唐獎創辦人尹衍樑並未在儀式中發言,但是獲獎者致詞時多感謝尹博士設立此獎項,必有助促進國際研究發展和人類的福祉和健康。

永續獎得主格羅.哈萊姆.布倫特蘭夫人致詞指出,諾貝爾獎剛設立至今全球已有了很大的改變,包括氣候變遷等,而當時亦只有男性能得到諾貝爾獎,這次唐獎首屆就有一位女性能夠獲獎,希望代表未來有更多的女性亦能嶄露頭角。(註,當年居禮夫人亦因性別而未能獲獎,但是因為太傑出,且有不平之音,之後才獲獎,而且是兩次。)

這位被稱為是「永續發展教母」的布倫特蘭夫人表示,氣候變遷的危機變得愈來愈明顯,我們密切注意這個問題已超過四分之一個世紀,然而我們最缺乏的能力,就是訂出最迫切需要的改善計畫。現在,無論是全世界的科學家,或是地球村公民,或是決策制定者、政治家、或是企業家,不管身何處,都必須要挑戰,追求改善。

生醫獎得主詹姆斯.艾利森和本庶右兩人,則是因為原創性之生物醫學及藥物研發科學研究,對重要疾病的預防和診治有明確的影響而獲獎。本庶右指出,他運用PD-1抗體對抗癌症的基本原則完全是由學術界確立的,很欣慰研發種子已經成功散播到日本的製藥產業,產學合作應該互惠,孕育創新研究。

艾利森則指出,他研究出的阻斷CTLA-4的抗體為癌症治療開啟了一條新的蹊徑,他和本庶右的研究,可以產生相乘效果,顯示癌症的免疫療法有效。

而漢學獎余英時以中文致詞,強調在全球化加速前進的時代,漢學的新動向也迫切需要進一步發展,隨之而來的則是漢學陣營必須不斷擴大。希望唐獎可以吸引更多的青年才俊,將新鮮的觀點和見解帶進漢學的世界。

法治獎得主奧比.薩克斯致詞時談到自身經驗,不巧處於種族壓迫之下,卻也因此得到改變體制的機會。獲此殊榮,為他這一代,和他的國家驕傲萬分。現在他們還有許多重大課題尚未解決,也不幸衍生了許多新的問題。但是,他們國家的憲法與人權憲章,給了處理這些問題的空間和憑藉。他們奉行憲法基本原則和指導,崇尚法治,打破種族歧視與性別歧視,創造一個開放且民主的社會。

十八日早上,總統接見了唐獎得主,晚間則有晚宴。十九日則是五位大師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發表演講。

唐獎 頒奬典禮流程


2014年9月16日 星期二

鄭崇華談 永續與實踐


台達電集團創辦人鄭崇華之前在中研院院士季會專題演講,提出幾項令人關心的議題,政府和企業應認真面對,想辦法克服,以減少對台灣的衝擊。雖然多是眾所週知的問題,但是必須一再提醒,凝聚意識,才能有所突破。

鄭董事長以「永續思維和實踐」為題,所提出的幾項重點看法是:
1.節能滅碳,從自身和企業作起。包括用餐料理的選擇等。
2.台灣不容再內耗,應把握轉型和升級時機,培養競爭力。
3.食安問題令人擔心,企業應有良心,政府和企業要學習解決辦法。
4.能源問題,風力發電是台灣可能的機會,只是必須想到善於使用的方法。他自己亦有一些構想,只是要有更多的評估和分析。
5.台灣的人才和製造能力都好,例如可以為先進國內設計製造高科技產品等,而台灣如何使用人才和能力,卻要好好探討。

演講之後,鄭董事長並與中研院院士們進行交流,雙方針對重要議題,提出了產業和學術不同的觀點。

唐獎週揭幕 期待演講和座談


「唐獎」系列活動自十五日晚間的台北故宮歡迎酒會開啟序幕,五位得獎大師和政府高層,學界,中研院士和產業等人士在神鼓音和木琴聲中,互相表示歡迎和祝賀。

行政院長江宜樺和台北市長郝龍斌特別致詞歡迎,故宮安排場地亦增添酒會光彩。郝市長表示,2016年台北市舉辦世界設計之都活動,唐獎週系列亦將是活動的內涵之一。此一宣示,更有助將唐獎推向國際舞台。

 酒會開始,與會人士親睹大師丰采,顯得興奮和敬佩。格羅.哈萊姆.布倫特蘭(永續獎);詹姆斯.艾利森和本庶佑(生技醫藥獎);余英時(漢學獎);奧比.薩克思(法治獎)等大師們臉上亦顯示愉悅表情。他們並參觀了由故宮為唐獎週舉辦的「書畫選萃展」,表示驚艷入迷。

酒會中,大師們與台灣的相關專業領域人士互動,理解研究內容和趨勢。余英時大師則與在中研院的多位弟子交談。余英時的文字與言論在台灣有廣大的支持者,他這幾天在台灣的演講和座談,預料將是唐獎週的另一項重頭戲。

 據與數位院士和產業界人士談話,唐獎活動,最要讚揚的當然是唐獎教育基金會創辦人尹衍樑博士,邁出重大的一步。而台灣首次舉辦此一重要的國際大獎評選,基金會執行長陳振川博士更是發揮整合專業,辦的有聲有色。

2014年9月15日 星期一

唐獎 接軌台灣與國際的重要學術與專業獎項 今日揭幕


受到矚目的「唐獎」頒獎典禮將於本週舉行,唐獎教育基金會今日起展開系列活動,由今晚的歡迎酒會開啟序幕,接著包括音樂會,座談,演講和其中最重要的頒獎儀式等。感性和知性的來呈現唐獎精神,並分享得獎者在各領域的成就。「唐獎週」將是國內少見的盛事。

 基金會已於六月間宣佈首屆唐獎得獎人,四大領域得獎大師包括「永續發展獎」格羅.哈萊姆.布倫特蘭(Gro Harlem Brundtland);「生技醫藥獎」美國學者詹姆斯.艾利森(James P. Allison)和日本學者本庶佑; 「漢學獎」中國思想史泰斗余英時;「法治獎」南非憲法法院前大法官奧比.薩克思(Albie Sachs)。  

 唐獎週重要時程為,十五日晚在北市故宮舉行歡迎酒會。十八日上午,總統接見唐獎得主;下午在國父紀念館舉行唐獎頒獎典禮,晚間在圓山飯店有唐獎盛宴。十九日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四大領域得獎者先後進行四場演講,其間穿插記者會。   

另外,十七日,永續獎得主在高雄中山大學有一場演講。二十日,法治獎得主在台中中興大學有一場演講;漢學獎得主在中研院有一場演講。二十一日,生醫獎得主在成功大學有一場演講。   唐獎,是為獎勵國際相關領域有傑出研究或貢獻者,不但是為國內獎金最高獎項,同時在國際間亦是最高獎項之一,因此受到矚目。儘管基金會多次表示,設立唐獎,並沒有想要與諾貝爾獎相比較,而且獎勵領域亦不盡相同,但外界常認為,以唐獎的規模和精神看,卻有朝諾貝爾獎看齊的企圖,大家也可以正面思想此一觀察。  

 同時,個人如此看,最近值得國人多加注意的幾項國內或國際重要學術訊息應是:中研院長翁啟惠,榮獲2014沃爾夫化學獎,相當難得的成就。八月間,史上第一位女性學者,美國藉的伊朗裔數學家,瑪麗安.米爾扎哈尼得到菲爾茲數學獎(數學界的諾貝爾獎)。國際創新的「科學突破獎」(Breakthrough Prize),三倍於諾貝爾獎獎金,亦如火如荼的展開,最近又增加數學獎,而有一位數學界華裔天才陶哲軒亦獲獎。突破獎獎項贊助人包括有臉書,谷歌創辦人,以及大陸的馬雲等。  

「科學突破獎」亦受到高科技界非常重視,臉書創辦人馬克佐克伯曾表示,希望找到「科學英雄」,肯定他們對人類的貢獻,年輕人可以效法和追隨。本次「唐獎」生醫獎得主美國學者詹姆斯.艾利森(James P. Allison),之前亦是「科學突破獎」得主。因此詹姆斯.艾利森可以說是研究成果獲利豐厚。 

第四項重大訊息,就是台灣的唐獎。唐獎獎金天價,學術研究或專業領域貢獻水準皆為國際最高,其水平可以視為與諾貝爾獎同級評選,但是能否得到國際關注,永續經營,可能還要經過時間考驗。就從今天起,來看一看明天開始的國際媒體有多少篇幅報導唐獎活動,包括頒獎,座談,和演講等,這些可以作為一個參考。當然,要成為國際間最受肯定的重要獎項,大約還要經過幾屆的評選。總之,設立唐獎,非常值得肯定,對台灣也大為加分。如果是考試可以領導教學,巨額的學術和專業成就獎金也可以引領研究方向和奮鬥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