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7日 星期五

科技部尚未啟動,朱敬一可再多思考

 
是做事難?作學問難?還是做官難?

這陣子國科會主委,中研院士朱敬一應該很有感觸。有關未來科技部和科技會報的角色和定位成為熱門話題,這的確要儘速規畫清楚,否則不但影響未來台灣科技的發展,同時行政院組織改造亦可能面臨缺失。

你若關心台灣科技,當然要仔細觀察最高科技行政主事者朱敬一的想法和作法,將啟動的科技部會比過去國科會的責任和權力更為重大,準科技部長朱敬一已在前幾天中研院的院士季會中提出了改革擬定科技政策的基本構想,先定出幾個要項,由七位院士(Keynote Speakers)負責,形成主題後,於年底的全國科技會議中研討作成結論,落實轉型,再推動執行,並追蹤管考。
 
這種approach方式是否允當?尚未能論斷。但是,朱敬一看到了一些問題,希望能解決,應該予以肯定,也期盼能如所願。
 
做事,一定要有企圖心,有想法和有勇氣,一路看朱敬一院士,在任中研院副院長時與另一位副院長的尖銳對立;進入行政院任政務委員時,從另一位政務委員手中接管「科技顧問組」任務;取代中研院院士李羅權,成為國科會新任主任委員,李羅權主委未及時知覺;再者,強化科技部(國科會)功能,成立科技諮議會,直接或間接弱化了科技會報,政務委員張善政的產學界疆域為之限縮,此是設計科技會報的初衷?當然,朱敬一對中科四期二林園區一案的想法,值得參考,而為官的基本動作是,是應該先向行政院長陳冲報告,並且在陳述自己論點的同時,能夠提出解決方案。學者常提出 questions ,官員則要拿出 solutions。另外,開發科學園區是國科會的主管職責,當然有積極立場確立園區的方向和內容。

 有人曾用「朱氏困境」(Chu’s Dilemma)來形容學問好,文筆好,又善於表達的朱敬一在進入行政體系後可能出現的適應症狀。根據以往經驗,行政程序,官僚體系,複雜人際,常會搞趴從政學者的理想和抱負。學而優則仕,仕不優則回的學者大有人在,外界難免不關切任何一位從學界來的官員能否都能仕途順遂?朱敬一自不例外。不過,朱敬一院士更值得關注,因為他更有學問,更有看法,且更有企圖心。

且不待後續發展,此刻,有人已對朱敬一的構想提出下列建議:

 1.是否在由院士來擔任Keynote Speakers中,考慮找一些中生代,對台灣很了解的產業界人士任Keynote Speakers?我們都知道,美妙的創意及表現,不時來自於新面孔,那些 underdogs。

2.科技政策的擬定,並無由上而上或是由下而上的最佳答案,應視如何能提出對台灣科技發展最有價值,且最具可行性的政策。否則,政策太好,卻不可行;政策容易推動,卻難收宏效,這均是敗筆。有待察納雅言。

3.在已見的Keynote Speakers中,為求運作成效,何不加入政務委員張善政?其他的政委或官員,或學術高層主管都可以擔重任,張善政亦應該要有責任角色。知道什 麼是為官嗎?什麼是「奇摩子」嗎? 如何成就理想呢?

還有一些時間,朱敬一,學術高層和科技行政高層,可再多相談思考,亦諮詢一些非枱面上大人物的看法(學術發展老問題,採用新思維來因應),共商如何合作才能提升台灣的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