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4日 星期五

30 屆院士選舉,已可見輪廓


中研院今日(七月四日)下午將選出第30屆院士,正式選票投出前,誰能勝出?都是未知數,不過,從所得到訊息,可先窺知一二。

個人觀察,欲成為中研院院士相當困難,除非已拿到國際著名的學術大獎,成就已為公認,就會是中研院院士了;否則,選舉競爭相當激烈,投票的院士們各有所屬 縱然學術表現均很優異,也總是當選者少。同時,凡是選舉總有個人因素,院士選舉亦難例外,最後當然要非常恭喜當選者。

其實,在這樣的情形下,能被提名參選院士已是很大的榮譽了,當選還是未能當有時只是一線之隔,之間學術深度未必有多大差異。

有關本次選舉,目前所了解,數理組,何文程,劉錦川,林本堅,周美吟等候選人有較多的討論,情形也看好。而得到美國工程學院院士的候選人支持度普遍較好。儘管有院士希望重視台灣本土的傑出學者,然而似乎多未有突破性的肯定。據指出多年研究電腦語音的台大教授李琳山,是少數得到相對較多肯定的本土候選人,但仍在邊緣苦戰。

生命組,周芷和張美惠情形看好,其他各有支持者,得到國外較高榮譽者,多可能出線。人文組,依然是文史二領域的天下,據了解,哈佛大學的中國文學女教授李惠儀有較多的討論,而史語系統真的發生排擠作用。人文組選舉儘管人較少,過程較單純,支持院士同樣是寸土必爭,勝負難料。

重覆一句,選出來,才能真正確定結果。能成為院士候選人,真的已經非常難得。尤其對一些本土的學者胼手胝足,推動科研,協助打下基礎,才有今日台灣奇蹟,院士們應對這群本土學術工作者,無論是否關係選舉,給予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