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3日 星期四

觀察幾位中研院第30 屆院士選舉的候選人


中研院第31次院士會議(2014)已進入第三天,院士們已對政府提出若干建議和批評,包括多項過去中研院邀集各領域產業,政府和學術界人士完成的政策建議政府是否會採納建議書會不會窒礙難行呢?各界可以看看政府未來如何回應。

當然,院士會議的重頭戲仍然是院士選舉,第31屆院士會議將會議選出第30屆院士,數理,生命和人文三組每組至多選出10位院士,根據新通過的選舉法,下屆(31屆院士選舉)將增加工程組院士,亦是至多10人。因此,過往工程和應用領域的傑出人士不容易當選的情形,可能在下屆選舉中開始有較好的機會不過,根據目前觀察,工程組院士,如何定義「工程」,「應用」或者其他?院士間仍然有不同聲音,當然此牽涉利害關係,院士們再進一步討論。

回到本屆院士選舉,根據透露經驗觀察數理組加大爾灣分校教授何文程,為美國科學院士,必然會當選台大教授牟中原,有強大化學領域系統支持,上次不在當選名單,今年累積更多能量台積電資深處長林本堅,美國工程學院院士,IEEE的西澤潤一獎得主,是讓台積電技術領先的關鍵人物,得到多位半導體領域院士的團結堅強背書。院士指出,本次共用六位美國工程學院院士是候選人,包括劉錦川等人,來勢洶洶。不過,以往選舉經驗,工程學院院士未必都能成為中研院士中研院物理所李定國所長有丁肇中和朱經武院士支持中研院原分所長周美吟,李遠哲特別延攬回台的凝態物理學家,是唯一的女性候選人,得到過台灣女科學家獎,選舉激烈可期。

本次,仍然有數位在台灣耕耘科技多年的候選人雖然未擁有最高國際學術榮譽,但確拿遍台灣的學術奬項,對台灣科技發展有重大貢獻令人敬佩包括陳文村,顏鴻森,李琳山教授,多位院士給予肯定

生命科學組,強棒周芷教授二十年前,1994年,周芷以非常低得票落選中研院士後就不再聞問院士選舉,直到2012年,拿到美國國家科學海外士,這是美國的最高學術榮譽了,一圈回台,這次穩了,算是「學者復仇記」吧周芷教授曾是台灣1961年時大學聯考的丙組狀元,而她「學術之旅」曲折過程,相當戲劇化(參閱本網站了解相關報導)據了解,台灣幾個學術機構積極邀請周芷回台加入研究陣容台大張美惠教授,專研肝炎,有台大醫學系統支持,獲女科學家獎,遲早會成為院士,並且繼續向上突破清大教授江安世的昆虫研究蜚聲國際。有指出。是第一位在Cell發表論文的台灣學者。本屆出色候選人不少是在海外還有是美國工程學院院士,猶記上屆選舉,中研院院內有蔡明道,劉扶東,謝道時三位所長和鄭淑珍,余淑美兩位研究員共五人當選,成果豐碩。反觀今年院內候選人僅有張子文和吳金洌兩位特聘研究員,二人學術成,上次均幾乎差臨門一腳。另加上,數位國內科學家候選人,力爭上游,本次選舉依然「土洋大戰」。

人文組選舉,相對單純,沒有如上屆有兩位出色的謝長泰和范劍青經濟學者候選人般的「拚鬥廝殺」,雙雙成為院士本屆大約是文史學者的天下,與史語所院士們有關的仍然被看好,所以台大教授陳弱水,史語所振華史語所王明珂都有優勢,但也可能排擠而陳弱水是余英時院士的學生,且做過助教,是繼王汎森,黃進興兩院士後,余大師另一位高徒有院士表示,似乎是剛出爐的唐獎漢學獎得主余英時與另一位歷史學者許倬雲院士分別支持者,而若干經濟領域院士的投票意向可能成為決勝點有人說,這樣的選舉不太公平,若那個領域的院士多,就容易會選出那個領域的候選人?還可能交互支持?這個問題不會有答案。也有院士指出,選院士看學術,還要看運氣,至少有時機因子,屆候選人如果多半優秀,就很難選了。另外,世新大學講座教授曾永義,對台灣的文藝發展有極大貢獻,有很好評價亦有突破的機會。通常人文和社會學者的生涯經歷也相當重要,但看院士如何評價

總之,各組院士選舉,都不能確定,只有投出,才知道誰當選了。話說回來,當選的可能未必是最優秀的,優秀的可能並未被選出,或者沒有被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