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0日 星期二

從失控的福島核電看 「菊花與劍」


20114月發表                                                                            

(日本國會2012年7月提出福島核災報告,回頭省思核能安全課題)

愛因斯坦的質能互換理論,與人類文明產生錯綜的效應。創造與毀滅,都是文明的軌跡。簡單的物理公式E = mc²,說明質量變化,可以帶來巨大的能量。

原子核分裂若是在可控制的連鎖反應情況下進行,就是核能的和平用途,如核能發電,帶來可觀能源。但若在未有控制的連鎖反應下進行,就是可怕的原子彈了。日本是全球唯一同時承受過核分裂軍事與和平用途而帶來災難的國家,全球目睹可怕實境。

愛因斯坦了解了核分裂若用於戰爭將產生難以控制的傷害,因此致力推動和平主義。19554月,在彌留之際簽署了《羅素--愛因斯坦宣言》,呼籲人們團結起來,防止新世界大戰的爆發。人類沒有了核戰,核電災難卻仍然繼續發生,災難甚至比核戰還嚴重。

看日本福島核災及其處理,其實相當意外弔詭。核廠設計強調多重防禦,用重重的安全措施來防止核災,而核廠最常向民眾宣導的一句話是:即使超級天災來襲,電廠內反應器內的控制棒會自動插入燃料棒,立即停機。福島核一廠完全失控,原本的安全系統故障,緊急救援系統亦出狀況,操作人員束手無策。核能界人士沒有料到,安全設計原來如此不堪一擊。

核能發電的安全管理及救災善後,其實與該國的文化有密切的關係。發生其他事故,由於未引起國際關注,亦無從了解原因和處理情形,也難以參考。但這次核災影響全球,外界就清楚看到過去探討核能發電安全時,非常注重技術能力及人員訓練這兩項課題,這次事件也突顯核能安全文化觀念及其民族性格,亦是發展核電與處理核災的重要面向。

過去,在二次大戰接近尾聲時,美國政府為了解如何處理日本問題,委託人類學家魯絲.班迪克特( Ruth Benedict)研究日本的民族性。作者於1946年將該報告整理出版,成為一本觀察日本人國民性格的「菊花與劍」(The Chrysanthemum and the sword )。作者從訪問,觀看電影、戲劇、小說等資料與分析方式完成該書,也讓西方世界首度看到日本民族的主要內涵雙重性格。

「菊花與劍」談到日本人的性格特質,包括:好戰而祥和,黷武而美好、傲慢而尚禮、馴服而倔強、呆板而善變、忠貞而叛逆、勇敢而懦弱、保守而喜新。作者是用遠距離研究,而非實地調查方式提出此八項觀察論點,未必精確,但外界可與此番災難所見比對,若干發現還真如該書所描述。

福島核災後,國際可看到「菊花與劍」文化的流露。發生這麼大的災難,卻未在電視上看到受災居民多麼痛恨政府,責難管制單位。官方機構處理核災層層機制,效率不佳,且未能坦然面對事實。美國與日本對核災的程度研判有不少爭議,日本還拒絕接受美國專家的處理建議。為了控制災難勿繼續擴大,志願隊伍進入最危險的高輻射區灌水搶救,用個人性命來換更多國民的安全。日本的媒體報導核災,理性得讓人覺得冷漠,即使批評當局亦未見情緒。照顧災區民眾的食宿,亦是慢半拍,富裕如日本國,災區是在東北,為何多日仍有民眾挨餓受凍?對於他國的救援,日本又是那麼誠意的感謝。這次災難,讓人一次看清日本人的性格,也竟然和「菊花與劍」如此接近。

日本屬於核能發電先進國家,多年前,筆者曾到日本採訪核能發電,進了核電廠控制室附近,驚見一值班同仁正吞雲吐霧,筆者與該同仁四目相對,亦未見其停止吸煙。直到詢問主管在電廠內是否允許抽煙後,該員才被告之勿再吸煙。這是專業無知,還是自大愚蠢?之後,筆者又到位在青森縣的六個所村參訪核廢料廠址,一行已到多時,日方相關人員才姍姍來遲,又東拉西扯一番,刻意製造時間不夠狀況,參訪任務失敗,先前已有連絡妥善,卻什麼都沒有看到,只看到了日本朋友的誠意問題。之後每次談到日本核電議題,總難忘當年的參訪經驗。

國際間都有體認,除了技術問題外,民族性也影響核電安全性,例如包括當初為何會將六部機組放在一起?只為經濟和便利?若是人為疏失大約影響了一部機組,但若有天災,六部機組可能同時受損時,如何救援?為了強調此觀念,多數核廠都推動「保守性決策」,除了以最安全的方式規畫設計和運轉核廠,同時再三確認各項指令。當然說的簡單,為了營利和便利,未必會如何執行,國內外皆然。

談到國內核四,日本核災算是為台電解套,也讓內閣喘息。反正對於棘手政策,抱持「不要在我任內上作決策」是最高指導原則,能拖就拖,以免自找麻煩。因為核四問題叢生,完工日根本遙遙無期,別說當年未做海嘯來時安全評估,設計和執行工作已見百孔千瘡,先天不良,又後天失調,台電與廠商間互動困難,看不到核四的好未來。

有關核四與海嘯,19918月時,台北縣長尤清曾邀請環保人士和學者對核四再評估,當時即指出海嘯會對核四和其他核廠有威脅。而根據記錄,18671218,於基隆外海的規模7.0地震,引發大海嘯,幾將基隆港變成廢墟,因此要求核四增加抗阻海嘯的設計。另亦提出諸多安全和環保問題,但是台電僅簡單交待回應。

日本福島的核災,只是引出問題的線頭,証明核電的安全性是有問題的,「核電神話」頓時成為「核電謊話」,有些問題已發現,沒有發現的也必然存在。台電必須重新檢討核一到核四當初設計建造考量,如果不符實際可能發生的狀況,就要改善,甚至停機。

同時間,在日本核災前的一項討論「國科會轉變為科技部之組織架構問題」會議中,負責管制核能安全的原子能委員會被裁撤安排在行政院下,科技部內的三級單位,名為核能安全署,與竹科、中科、南科同級,此被原能會官員私下大罵沒有遠見與專業,根本視管制核安為簡單任務。看來此刻,正好可以徹底檢討台灣核能發電滿坑滿谷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