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日 星期日

前瞻與自省,中研院院士會議的建議課題


中研院院士會議二日正式展開,除了例行的馬總統致詞,翁院長院務報告,專題演講,議題座談,和一些討論推動計畫,爭取設立機構外,尚有可以期待的內容。

中研院花了相當多的時日和精力來準備院士會議,不少院士還特地老遠返台與會,外界自然應該嚴肅的來看待這個兩年才舉辦一次的會議,幾項值得注目的主題是:

1. 有關是否增加工程科學組院士?在上一次(第二十九次)的院士會議,本次(第三十次)之前院士意見調查,和接著的評議會中,都有討論到此議題。針對是否同意在現有院士分組的數理,生命和人文科學三組中,增加工程科學組,本次院士會議應會有一個具體的結果。目前,各項投票多傾向支持增加工程組,最後看院士們的討論意見了。若成立工程組,將會必然改變研究院和台灣的學術研究結構。

 2. 國內科技發展相關議題,從重點選擇,人才培育,計畫評審,國際合作等經緯萬端,同時牽涉機構亦多,中研院為國內最高學術機構,現亦投入了應用領域,中研院如何與政府其他相關部門分工合作,並視特色和資源扮演關鍵角色,避免本位主義,院士們應詳加討論和提出建議。

 3. 近年中研院關切國內科技發展課題,甚至對社會議題,常多有建議,大步走出了學術象牙塔。而和在社會遽變和民心的多元期待下,中研院亦應體認「自省工作」的重要,包括審查計畫,經費核定,行政管理,以及學術倫理,專利運用等,均宜審慎探討和認真監理,努力發展學術時,亦能時刻注意 moral compass ,以免外界有不必要的誤解。

 4. 回到最基本,最簡單,卻又是最複雜的問題,中研院成立已八十多年,質與量均「量子跳躍」,提醒出亦該關注中研院的定位了,就是中研院的價值。無論「價值」如何難以定義,中研院總是在位國家發展的地圖上。而政府組織再造,震天價響,科技機構龐大改組,中研院有何相對因應動作?誰來回答。無論產業,基礎,應用,人才,交流,經費,擴張,位階如何的推演,中研院都該有一個理想中的面貌?

所有台灣的科技,學術和教育部門都知道,台灣不單是人才有限,經費有限,樣樣都有限,絕對要善加使用,陸續的增加研究主題,包括跨領域,有沒有適當合理分配?或多集中在若干特殊領域?是否正確地理解了國際科技趨勢和自身發展優勢?有無呈現「追逐潮流而忘卻領先」的迷思模式?同時,增加了研究主題時,有沒有同時思考執行計畫退場機制?用創新的策略來推動和檢驗計畫?則都是可以注意的話題。

當然,有些任務不易執行,但這正是中研院的高度該挑戰的事,中研院應以成為學研智者的永續旅棧,同時亦是行道規矩的恆久標竿,來自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