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3日 星期日

“自由的堡壘,學術的殿堂” ? —中研院要先檢討學術文化


這樣來看,中研院每兩年一次的院士會議和院士選舉是從新科院士(前屆當選院士)的系列演講揭開序幕,這幾天演講陸續登場。內行人說,看聽這些新院士的演講情形,可以知道那些人的學術水準確實驚人,讓聽眾獲益良多。中研院未來有必要想想如何再擴大參與面,讓難得的系列演講更有成效。

自然,原分所長周美吟和廖俊智院士都是新科院士,故都在本次講者名單中。周美吟和廖俊智二人之前在本屆院長選舉得票排名前二,成為院長選舉的熱門人物,確實是特別。之後廖俊智成為院長。聽廖院長在院長交接和本次的新科院士 “處女演講”後,大致可以看看他如何領導中研院。

周美吟院士,數理組的少數女性,有強大支持者,又是院長選舉列前二名,有人說,具有這些優勢,有機會不久成為廖俊智院長的副手。(相關內容可參考本網之前介紹周美吟回國服務報導)

看幾位新科院士的演講,各有特色,有的非常重視此一演講,有的則還好。張美惠院士,介紹兒童肝癌,平穩自信,顯見紮實訓練。丁邦容,美式風格,互動式講述免疫和癌症。她剛下機就演講,講完又要趕下場,希望在台灣能有臨床合作者。廖俊智院長的研究,應是當下的主流,永續能源,院長思維迅速,表達清楚,可以讓人理解他的企圖。

廖院長演講時,馬上令人想到,未來如何持續他的研究?研究室如何移到台灣?研究人員?以及經費?過去中研院的登峰計畫進行十年,經費有數十億?廖院長會申請多少呢?

江安世院士,可以說是清大之寶,介紹果蠅神經科學,傳奇挑戰,很有發展性。可能未來將不只是在國際期刊繼續突破,或可得到更大獎項。清大出大運了!

周芷院士,投影片平實,看得出是以內容取勝,容易專注於研究本身,不太注意其他事。這或許是她與諾貝爾獎擦身而過的原因之一。

有一種氛圍,國內的中國醫藥大學和台北醫學大學,似對爭取生命科學院士到該校服務頗為積極,累積能量後,未來可能會成為國內另一股生醫研發勢力。

至於人文組,李惠儀謙虛,曾永義大器。在元培館的演講場雖小,卻也交流滿足。

在新科院士演講之外,諾貝爾物理獎得主,老院士丁肇中昨日亦在台大講了一場,依然全場滿座魅力不減。中研院前院院長,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李遠哲亦到場,讚揚丁的研究和爭取研究經費的本事。

丁肇中介紹一路走來的實驗物理研究,多是開創和挑戰,特別談到 AMS 研究集合多國經費和人才,終在太空站上展開,傳回重要可觀資料,研究人員能有重要發現。丁肇中的演講很有啟發性,也能面面俱到。如此大的一個計畫,能找到錢,真是大本事! 丁也能一一加以感謝,每每給予肯定,當然也多謝李院長了。

院士會議將開幕,關於院長選舉和評議會組成議題,有些人當然了然於胸,必會有所表達。至於院士選舉,本土和海外的大戰依然會是焦點之一。過去選舉中,有時一位院士不喜其中一位候選人而有深刻質疑情形,在本次會議中會更明顯。學術有時見仁見智,院士們自當有學術高度,但多數人難不自私...?容後觀察。

其實,中研院現在最麻煩的是,文化問題。什麼是中研院的學術文化?把它弄清楚,抓到核心,才能談各種改革

你現看國內不少公立大學,無論在行政和研究,比所謂“最高” 學術機構的中研究還自主活潑,其他也多可想見。中研院對 “自由的堡壘,學術的殿堂”名號要多努力?各種的連署,概是改革的動力了!